2009年11月11日 星期三

透視股市漲跌的真正原因……貪婪與恐懼

第一章 有種,請拿出實戰交易對帳單比對!

進入股市叢林世界第一條紀律,就是要永遠誠實面對自己的部位與損益。風險就是風險,虧損永遠就是虧損,獲利就是獲利,交易對帳單……就是面對自己操作績效最好的證明。

對的方法與工具----就是會獲利,沒有獲利講再多任何高級金融理論、程式交易與高貴的身分頭銜學歷都沒有用,虧損是無需爭辯也沒有藉口的。

市場交易最引人入勝之處就在於自己永遠具有改善自己能力的空間。從事其他行業的人,也許可以用其他方法彌補自己原先的錯誤,但是身為交易員必須直接面對錯誤,因為交易對帳單的數字是不會騙人的。

第二章 股市食物鏈的真相,遠離這些股市強盜共犯集團

金融證券業的花言巧語 = 99%洗腦式誇張言論 + 1%實情。這類劇本卻能一直操弄全國1200萬的投資民眾。看看金融證券業一個月之前那些自得其樂的說法,其實頗為有趣-經濟將軟著陸?最壞的時間已經過了?逢低買進?強勁的經濟?如果你相信這些鬼話,你會知道一段時間後你的資產一定會開始減少。

長久以來,金融證券業提供的「新聞」,大概是 99%的洗腦式誇張言論,外加1%的實情, 金融證券業靠著多年的廣告、形象建立與壓抑醜聞,創造了一群99%的投資人,他們不讀文件就簽字,他們不了解、不研究投信投顧與證券商銀行的背景,也願意投資自己不熟悉的產品。他們認為金管會會為他們把關,事實上,金融證券圈是台灣最大的遊說者和政治活動的貢獻者,君不見90%以上的財政官員的子女與官員退休後,都在這些強盜集團關係企業養老,一些大公司根本就是最大的廣告商。媒體與政客都是他們共犯集團的合夥人,金管會根本不敢去管理他們,你沒看到近幾年那麼多上市公司掏空案,都是資產掏空完了,金管會才開始調查,媒體才開始報導。

基本上,金融證券業者都具有貪婪,掠食者的基因,黑心是他們的DNA。掠食者喜歡狩獵,他們在叢林和競爭者互搶,而取得更多戰利品。他們都是貪得無饜,具「貪婪是好的」的基因,因而永不滿足。他們靠計算犧牲品獲利,平均年薪幾百萬元,數倍於國民平均,許多大老闆年收入在幾億元到幾十億元,你不過是另一個犧牲品,別以為他們對獨獨對你有良心。他們不但想賺錢,而且要賺「黑心錢」,因此絕不可以信任。這些人追求財富及權力,這是唯一的鐵則,他們所玩的是「零和」遊戲,要榨乾一般投資人荷包,他們不講良心,只覺得「貪婪是非常好的」。

下列是這些股市強盜共犯集團常用的欺騙方法:

1.證券商:越大的證券商是越黑心,如X大、X盛、X邦等老闆的百億身價都是在這些券商開戶的投資人所貢獻,他根本不止賺你的手續費甚至把你的本金都要吃的乾乾淨淨,他常用的方法就是自己的貨或其他上市公司委託的貨(有20-30%的佣金) ,利用自己公司全國2-3千個營業員推介給自己公司1-3百萬戶的所有客戶,這其中只要有1%的客戶第一天相信進去買推薦股,就會上漲而造成第二三日吸引知道資訊的客戶追價買進,此時黑心的老闆就會成功出貨給自己客戶而賺上一筆黑心錢。

對策:選擇證券商應盡量選擇地區性小券商類似如大昌、亞東、台企銀、高雄銀,因這些券商都沒有投信公司與理財專員,比較不會推薦各種跟自己利益衝突的資訊與產品給你,你才能在市場上獨立判斷與選擇。

2.投信:在金融業大家私下都稱投信是有錢人的高級妓女戶或公共廁所,意思就是任何一個主力作手或上市公司大股東,只要肯付約20%的回扣佣金,你出多爛的貨給投信他都照接不誤,投信還有另一個生財妙方就是把每支基金的週轉率弄得很高,以便從券商處私下退給手續費佣金,另外他每幾年就會用手上十幾隻基金的力量不惜鎖單虧錢,以便塑造另一個獲利閃閃發光的明星基金與經理人,好繼續請君入甕詐乾投資人的血汗錢。

因此投信這行業形象越好的心就越黑,君不見號稱投信的宋教母與章天后以往在X富公司,透過新聞媒體的操作行銷,一個月吸金150億元的歐洲基金,不到二年時間這個基金就剩40幾億元資產,投資人虧損累累無處伸冤,還好有個電視主持人X美人因也投資一千多萬元,在贖回基金時發現怎只能拿回300多萬元,不甘被騙又拿投信公司沒辦法,就在自己節目說明這家投信不可靠,逼的這家投信趕快又改了個美國味道的公司叫…摩XXX公司。

對策:應盡量買ETF 類型的指數基金,如台灣五十基金、科技100指數基金 。
3.投顧與分析師:90%都是主力作手表演多空漲跌的布袋戲偶,因此投顧每幾年都要培養一些具有人氣的分析師與投資工具理論,好在媒體上表演以吸引會員參加,才可跟幕後主力做手要個炒作股價的好價錢。

對策:想參加務必請分析師提供最近六個月其他參加任一客戶的績效對帳單供參考,但我想每一個分析師一定馬上轉移話題,因只有極少數才拿的出來大部分都是很爛的績效啦。

4.媒體與媒體大師:由於媒體的廣告收入都是這些強盜集團成員所提供,因此媒體無不利用手上新聞搖旗吶喊將這些強盜集團成員美化成股市的經營之神或天王天后,以便得到更長久的合作關係,媒體哪會為了真正的事實報導給你這些死老百姓知道,他們從國民黨時代就被訓練成專門說謊者,製造假新聞,因此你不要指望這些人良心發現報導事實。

對策:盡量不看,非不得已那最好只看壞消息,好消息絕對不要相信。

5.上市公司大股東:由於公司最基本的未來獲利如何都是最早知道,因此大股東會利用公司各式新聞與業績財報來操縱股價以獲取最大利益為目的。

對策:盡量不看,非不得已那最好只看壞消息,好消息絕對不要相信。

6.財務工程程式交易軟體:都來自一個簡單的概念,你得到的過去資訊愈多,你對未來趨勢就會愈有把握,但他們對外宣傳時都吹噓如果按照本公司設計的程式交易下單,每年獲利都可穩定500%以上,如果真是那麼好用,為何大券商的代操或自營操盤部門每幾年就會傳出遭到重大虧損消息傳出,那又如何自圓其說?

對策:請他拿出實際的交易對帳單出來,任一參加客戶都可以。

因此投資人該做什麼?你必須了解你的對手,你是在股市中,處於不利局勢,不可以照他們遊戲規則來玩,你要找到正確的分析方法,自己做決定,以自己的方式投資,才有可能獲勝。

第三章 人類行為的群眾特性(追隨、模仿、趨避損失)------產生多空趨勢

無論任何種族人類,都具有集體一起工作生活的特性,簡稱群性(集體行為),是人類最基本特性之一,就是因為群性的存在,股市的多空趨勢才有辦法建立起來,而這種趨勢的建立完全是投資大眾的集體行為,使其自然往同一個方向軌道行進。

而下列事件是作手經常用來誘導投資大眾行為的:

a.利用媒體來宣傳利多利空,是誘導群眾的方法之一。

b.在趨勢進行中,由稀有事件的產生,來確認趨勢的真正方向。
(突然不預期的利多利空,會使群眾集體產生心理偏差的相同行為)

c.洞悉趨勢線路上籌碼的虛實區域,來判斷是有利於多方或空方操作。

d.利用評估影響股價趨勢的兩大因素:業績與籌碼,來操縱股價漲跌。

第四章 多空關鍵點的理論由來------群眾的貪婪與恐懼特性產生

a.貪與怕是股市投資人的二大敵人,因為貪,所以會追高,才會有超漲的套牢頭部;因為怕,才會殺低,才會出現超跌的斷頭底部;也就是這種貪與怕的心理同時反映在投資人的買賣行為上,才會出現多空的轉折關鍵點

b.投資人經一段期間的上漲或下跌,會產生強化趨勢的心理行為
c.長線累積的投資行為產生長線的轉折點,短線的炒作行為產生短線的轉折點
d.這個理論跟玩21點很類似,想當贏的一方你就是要學會精算盤中單一個股(一副牌)或上市所有個股買賣籌碼的變化(500多副牌)

第五章 技術分析、參數與低等動物、巫師

著名的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史金納,曾做過一各有關低等動物(老鼠與鴿子)行為實驗,就是籠中有個控制開關,只要鴿子用嘴去碰它,就會把食物送進去籠子給他,但在1984年他改變了方式,不去理會控制開關,而是以隨機的方式送食物進去給非常飢餓的鴿子,隨後他觀察到鴿子出現相當驚人的怪異動作,就是鴿子們根據他內在根深蒂固的統計機制,發展出及其複雜有如原始社會的巫師在祈雨治病占卜的行為,例如有隻會對著特定的一角規律的搖頭,另一隻會以逆時鐘方向轉頭,總之每一隻都會發展出一種與食物聯結起來的特別儀式,慢慢在他內心固定著,認為只要這樣動作就會有食物。

看了上面的科學實驗證據,再拿來對照使用技術分析指標的大師們的前後發言與對帳單績效追縱比對,或許聰明的網友應已發現,這些技術分析大師的智慧怎麼跟鴿子是一樣的,有時一樣用那個指標會獲利(有食物送進來),有時卻會虧損(做同一個動作卻沒食物送進來),當長時間沒獲利時,大師就會說:啊,你不懂啦﹗那參數設錯,要這一個搭配那一個才有效。

最後你設身處地的想一想,你在股市裡投資行為與方法是不是也有相同的地方,那麼你得趕快脫離這樣的險境,否則你有在多財產也不夠在這裡賠。

第六章 股市贏家與奧德賽禁音法

荷馬史詩中(奧德賽)第十二卷敘述英雄奧德休斯遭遇女妖的故事中,女妖們住在奧德休斯必須經過航線途中的島上,他們的歌聲十分迷人,任何經過的水手們聽了歌聲都會如癡如狂,便會不由自主的投入海中而亡,因此區域歌聲之優美和遍海腐屍形成鮮明的對比,而英雄奧德休斯事先得到女神瑟西的提醒,想出了一個方法,他用蜜臘封住了所有水手的耳朵,讓他們完全聽不到外界的聲音,並嚴令水手把自己綁在主杆上,且在這段水域不可放開他,直到他們安全通過那會致人於死,令人神怡心醉的音樂海域。

想想看,股市現場裡真實的環境不也是如此,主力們透過各種媒體新聞電視記者投顧老師證券商營業員與投信外資報告的輪番傳播資訊,不也是令你貪欲大起與信心十足的跳入股海,做出買進或賣出的行為,那跟上面故事中的水手們遇到的優美死亡音樂,紛紛跳入海中而死不也是一模一樣的行為嗎?

我從這個故事的得到一個心得,我不是神,不能拒絕許多股市資訊的誘惑,但我可以像那些水手們在耳裡塞臘,並嚴格控制自己週遭接觸不到那些令人貪欲大起的資訊,如果你做不到這點小小的紀律,奉勸各位投資人,股海無邊回頭是岸,還是安分守己的乖乖工作,不要在股市有非份之想。


(繼續閱讀...)

投資高手:選股藝術 威廉.歐尼爾

威廉.歐尼爾是美國經濟制度的狂熱支持者與樂天派人士。他說:“在美國,每年都會出現許多大好良機,你應該隨時準備掌握這些機會。你將會發現一粒小小的橡樹種籽,也可以長成巨大的橡樹。只要是辛勤工作,就可能成功。在美國,一個人的成功之道就在於決心與毅力。”

歐尼爾本身便是一個例證:一個典型美國式的成功故事。歐尼爾出生於經濟大蕭條時期的奧克拉荷馬州,並在德州長大。他既是一位高明的投資人,也是一位殷實的商人。

歐尼爾的股市交易生涯始於1958年。他當時擔任海登.史東公司的證券經紀商,而他日後的投資策略就是在這時期成型的。歐尼爾從事交易一開始便相當成功。從1962年到1963年間,他以多空交替的操作手法,將自己5000美元的資本成長到20萬美元。
向華爾街日報挑戰。

1964年,歐尼爾在紐約證券交易所買下一個席位,並成立一家證券公司-歐尼爾公司。今天,歐尼爾公司不但是提供綜合性電腦化股市資訊的翹楚,而且也是全美最受推崇的證券分析公司之一。歐尼爾公司目前擁有500家以上的機構投資客戶,以及2.8萬名購買其每日圖表(DailyGraph)的訂戶。該公司的資料庫包含7500種股票的120種統計值。

1983年,歐尼爾更是雄心萬丈地創辦《投資人日報》(lnvestor'sDaily),擺明要向《華爾街日報》挑戰。歐尼爾明知這份專業性報紙可能要經過多年奮戰才能達到損益平衡,可是他毫不猶豫地投下大筆資金。

《投資人日報》在1984年時,大約只有3萬名訂戶,與《華爾街日報》的200萬名訂戶簡直無法相比。然而到1988年中期,《投資人日報》的訂戶數量成長到11萬名,而且還在持續增加,已與歐尼爾估計的20萬名訂戶的損益平衡點相去不遠。歐尼爾深信《投資人日報》的訂戶最後會到達80萬名,而他之所以對這份報紙深具信心,主要是由於《投資人日報》提供的資訊,如每股盈餘、相對強弱指標,以及成交量變動百分比等,都是其他投資專業刊物所沒有的。

1988年,歐尼爾又把自己的投資觀念付諸文字。由麥希爾出版公司(McGrawHillCo.)出版,名為股票致富術(HowtoMakeMoneyinStock)。該書也成為當年度最暢銷的投資專業書籍。

歐尼爾的事業並沒有妨礙其本身在投資股市方面的表現。過去10年,歐尼爾的股票投資年平均報酬率為40%。而他最精彩的表現有一部分是來自於1970年代所投資的加拿大石油公司(CanadianOil)和1970年代末期與1980年代初期的畢肯塞因暨派斯公司(Pic'nSareandPriceCO)。然而歐尼爾最令人津津樂道的是,他先後兩次在華爾街日報刊登全版廣告,昭示投資人股市的多頭行情即將來臨。他刊登的時間實在是再適當不過的,1978年3月與1982年2月。

發掘潛力股的方法

從歐尼爾公司的工作現場可以看出,該公司的行事作風強調實事求是,不矯揉做作。更難得的是,歐尼爾雖然是該公司的最高階層經理人,可是他在辦公室卻不要求享受特權,並和另外兩位同事共用一間辦公室。另外在採訪期間,歐尼爾對美國充滿信心的態度,令筆者印象深刻。

問:你的投資策略頗為獨特,這是如何發展出來的?
答:其實我和大部分投資人一樣,是從訂閱若干有關股市資訊的專業刊物開始,而後才踏入股市的。我發現這些刊物所介紹的投資方式並不十分有效,例如購買低價或是低本益比股票的策略,其實並不能確實的降低風險。

問:你是到什麼時候才找到足以致勝的投資方法?
答:1956年,我曾經研究多位在股市中成功人士的投資之道。當時,柴弗斯基金(DreyfusFund)是一個相當小型的基金。其所管理的資金大約只有1500萬美元,然而在杰克.柴弗斯的經營下,該基金的投資報酬率卻是其他競爭對手的兩倍。於是我設法拿到該基金的季報,研究其投資方法。我發現柴弗斯基金所投資的100種股票,其買進時機都是在該股票創新高價的時候。我從這項研究中獲得一項重大發現,即是要購買上漲潛力雄厚的股票,不一定要選擇價格已經跌到接近谷底的股票。有時候,創新高價的股票前景可能更是海闊夫空。

如何選擇飆漲股

另外,我也曾經下功夫研究過去好幾年表現最優異的股票,其臨發動前的共通性。我不僅研究股票的本益比,還設計出一套觀察個股表現的模式。

問:請你說明一下這套選擇潛力股的方式?
答:這套方法非常簡單,名為CANSLlM,每個字母都代表潛力股在飆漲之前的共通性。

“C”代表目前的每股季盈餘。

根據我的研究,表現優異的股票在飆漲之前,其每股盈餘通常要比前一年同期的水準增加20%。然而我經常發現有許多投資,甚至基金經理人,都會買一些每股季盈餘與前一年同期水準相差無幾的股票,其實這類股票根本欠缺上漲的動力。因此,我選股一條基本原則,就是要選擇每股季盈餘比前一年同季盈餘要高出至少20%到50%的股票。

“A”代表每股年盈餘。

我發現表現優異的股票在發動之前的5年中,其平均每股年盈餘成長率為24%。因此,選股的第二條基本原則是,選擇每股年盈餘高於前一年水準的股票。

“N”代表創新。

所謂創新是指新產品、新服務、產業新趨勢,以及新經營策略等。經過我研究發現,在股價漲勢突出的公司當中,其中95%都曾有創新的發展。另外,股票創新高也是一種新發展。根據調查,有98%的投資人在股價新高時,都不願意進場購買。其實股市有一種特性,即看來漲得過高的股票還會繼續上場,而跌到接近谷底的股票可能還會繼續下滑。

“S”代表流通在外的股數。

在表現優異的股票當中,有99%的股票在開始漲升之前,其流通在外的股數都低於2500萬股。有許多機構投資人喜歡流通在外股數較多的股票,這種策略反而犧牲掉一些上漲的潛力股。

“L”代表領先股或落後股。

根據調查,在1953年到1985年間表現優異的500種股票中,其發動漲勢的相對強弱指標平均為87%。(所謂相對強弱指數是指某支股票價格在過去12個月間的表現,與其他所有股票同期間的比較值。例如某股票相對強弱指數為80,即是該股票在過去一年間的價格漲幅比所有股票中80%的個股表現好。)因此,選股的另一項基本原則是,選擇相對強弱指數高的股票。我本人則都選擇相對強弱指數在80以上的股票。

“I”代表股票背後法人機構的支撐程度。

機構投資人對股票的需求最為強勁,而領先股的背後大都具有法人機構的支撐。盡管法人機構的支撐是必要的,可是如果支撐的機構投資人太多,反而會對股票的表現造成負面影響,因為假如該股或股市發生重大變化,機構投資人勢必會大量拋出持股,造成股價跌勢加重。這也就是有些被許多機構投資人持有的股票,其表現難以突出的主要原因之一。

“M”代表股市價量變化。

股市中有四分之三的股票會跟隨股市每日的變動浮沉,因此你必須掌握股市每日的價格與成交量的變化。

股票築底後未必向上突破

根據測試,在任何時候,股市中只有2%的股票會符合CANSLIM的選股原則。不過,CANSLIM的目的就是在於便利選擇最具潛力的股票。

問:CANSLlM的選股標準非常嚴格。請問你使用這套方法的成效如何?
答:利用這套方法所選擇出來的股票,有三分之二最後都能獲利了結。不過在我選中的股票當中,每十種只有一到二種的表現會特別突出而已。

問:為什麼CANSLIM公式無法指示投資人在股價漲到新高價之前進場?為什麼不在某支股票處於築底階段時購買該股,而要等到它創新高價才進場?
答:任何人都不應該期待某支股票在築底完成後一定會向上突破。如果你在築底階段買進股票,按正常狀況,只要股價震盪幅度在10到15%之間,你就很容易被洗出場。但是只要我選擇了正確的進場時間,股價通常就不會下挫到我所設定7%的最大停損點。

問:你說你會選購相對強弱指數為80以上的股票,然而有些股票的相對強弱指數是否會過高?我是說,假如某一支股票的相對強弱指數是99,該支股票的價格是否已經超高,而隨時可能下跌?
答:這一點必須根據其他的資料來研判,問題的關鍵不在於相對強弱指數有多高,而是在於該股目前的價格距離最近一次的底部有多遠。我會購買相對強弱指數高,而且股價與最近底部相去不遠的股票。我可不會去買相對強弱指數高,然而價格已超過底部10%的股票。

判斷頭部的方法

問:CANSLIM中的M,代表要選擇和大勢走一致的股票。這條法則雖然在理論上可行,可是實際上並不一定行得通。畢竟,你到底如何區別股價已漲到頂部即將面臨回跌,還是它正處多頭走勢的回檔整理階段?
答:判斷股市是否形成頂部的方法有二﹕其一是股價指數創新高,然而成交量卻呈現萎縮,這表示市場上的股票需求不振,盤價隨時可能下跌。第二個方法則是成交量接連幾天擴張,但是股價指數的漲幅相當有限,這表示股市主力或大戶有出脫持股的現象,可能已達頂部。

另外,你也可以觀察領先指標股的表現來區分股市是否已達頭部。如果多頭市場的領先指標股開始下跌,那表示股市可能已形成頂部。其實,聯邦準備理事會的重貼現率也是判斷股市漲勢是否已達強弩之末的關鍵。通常,在聯邦準備理事會把重貼現率調高二到三次之後,股市便會遭遇麻煩。

問:當你認為股市已經步入空頭,你會建議投資人拋空還是單純地退場?
答:除非是專業交易員,否則我不主張拋空。基本上,拋空股票在於慎選適當的時機,而不在於判斷股票是否已經漲到頂部。拋空某支個股的時機也應該是在股大勢形成頭部之際。

從技術圖上來看,最好的拋空時機是股價連續三到四次試探上檔高價,而後股價無法再向上攀升的時候。此外,在拋空某支股票時,你也應該設定停損價位。我通常會在損失6%到7%時出場。

會上漲的才是好股票

問:你除了用CANSLIM做為選股策略外,風險控制在你的交易中也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你能否談一談你的風險管理?
答:我的基本觀念是所有的股票都不好,除非股價上揚,否則沒有好股票。假如股價下跌,你必須當機立斷,盡快停損。股市致勝祕訣並不在於你每次都選中好股,而是在於你選錯股票,能將可能遭致的虧損降到最低。我自己則絕不容許我所購買的股票價值虧損到達7%以上。這也就是說,如果聯價已比我購買時下跌7%,我會立刻自動停損賣出,絕不能有任何猶豫或遲疑。

有人說:“我現在不能賣出股票,因為我會虧損。”如果股價跌到你的買價以下,賣出股票並不會使你遭致虧損,因為事實上你已經虧損了。任由虧損持續下去,可以說是大部分投資人所犯下的最嚴重錯誤。截至目前為止,投資大眾還都不十分了解盡快停損的觀念。

假如你沒有類似我所用限制虧損不得超過7%的風險管理策略,你在1973年到1974年的空頭市場中可能會遭致70%到80%的損失。我就曾經看到有些人因為遭遇如此慘痛的損失而宣告破產。假如你不能當機立斷停止虧損,那乾脆就不要踏入股市。你的汽車如果沒有剎車,你敢開嗎?

在我的《股票賺錢術》一書中,我記載了弗利德凱利(FredC.Kelly)所說的一則故事。

這則故事可以解釋為什麼大部份投資人無法在虧損時作出停損的決定。有一個人佈置了一個捉火雞的陷阱。他在一個大箱子的裡面和外面灑了玉米,大箱子有一道門,門上系了一根繩子,他抓著繩子的另一端躲在一處,只要等到火雞進入箱子,他就拉扯繩子,把門關上。

一天,有十二隻火雞進入箱子內,然後有一隻偷溜了出來。他想:"我等箱子裡面有十二只火雞後,就關上門。"然而他在等第十二隻火雞回到箱內時,又有一隻火雞跑出來了。他想:“我等箱內有十一隻火雞後,就拉繩子好了。”可是他在等待的時候,又有三隻溜出去了。最後,箱內一隻火雞也不剩。這位仁兄的問題在於一直抱持著跑出去的火雞會回來的念頭。而這個問題也就是投資大眾的通病,他們一直希望股價還會回升。

問:你以CANSLIM的方法來選擇股票,又以虧損不得超過7%的策略來控制風險。那麼你在股價上漲時,如何決定獲利了結?

答:首先,只要你所持有的股票表現正常,你就應該一直抱著不放。第二,你必須明白自己絕不可能在股價漲到最高點時才出脫。因此,你如果因為賣出股票後該股股價仍持續上揚而自責,實在是再愚蠢不過的事。所謂獲利了結的意義是你已經靠賣出股票而賺了一筆,因此沒有必要因為股價在賣出後持續上揚,而感到懊惱。

本益比與股票表現無絕對關係

問:你在《股票賺錢術》一書中,對一般投資大眾認為相當重要的指標,如本益比、股利、分散風險、超買/超賣指標嚴加批評。你認為這些指標有什麼缺點?我們先從本益比開始好了。

答:有人認為本益比低就表示股價偏低。然而這種主張根本就是胡說八道。根據我的研究發現,本益比與股票的表現並沒有任何關係。有些股票在開始飆漲時,其本益比為10,然而有些則是50。

根據1953年到1985年的資料顯示,表現最好的股票,在漲勢發動之初的本益比平均值為20,同時期所有股票的本益比平均值則為15。這表示如果只購買本益比低於總平均值的股票,你將會錯失許多上漲的潛力股

許多投資人犯一個共通的錯誤,即因著低本益比而購買股票。多年前,我曾因諾斯洛普公司的本益比只有4而購買該股票,可是我卻發現諾斯洛普公司股票的本益比卻從4降到2的水準。

投資大眾犯下的另外一個共通錯誤是在股票本益比高時賣出該股票。我記得在1962年,有一位投資人衝進我朋友的經紀公司,氣急地表示全錄公司股價過高,因為其本益比已高達50。結果他在全錄公司股價為88美元時賣出,但是全錄公司股價最後竟漲到1300美元的水準。

問:那麼股利呢?
答:股利更加和股票的表現無關。事實上,公司所支付的勝利越高,其經營體質就可能越弱,因為公司為彌補發放股利所流失的資金,可能必須負擔更高的利息取得資金。股價下跌時,等待股利發放而抱著股票不賣,其實是一件相當幼稚的事。假如你獲得4%的股利,股價即跌了25%,你的投資凈損將是21%。

問:超買/超賣指標呢?
答:我很少注意超買/超賣指標,我曾經雇用一位專門研究這類技術指標的教授。當1969年股市開始疲弱不振時,我建議投資組織經理人拋出持股,落袋為安。然而那位教授卻告訴我,指標顯示股市已經超賣,因此不必急著賣出股票。就在他說完之後沒多久,股市就立刻開始加速下跌。

問:那麼分散風險呢?
答:分散風險其實只能防範自己無知的風險。我認為投資人最好只選擇幾支股票詳加研究,然後再從中篩選出最具有潛力的個股。投資人也應該密切觀念中選股票的表現,這對風險控制非常重要。
問:你會建議投資人持有多少種股票?
答:這得視投資金額而定。如果投資金額是5000美元,我會建議持有一或兩種股票。1萬美元可持有三或四種。2萬5000美元,四或五種。5種美元,五或六種。10萬美元以上,六或七種。

量為觀察份公司走勢的關鍵

問:除了以上這些之外,你認為投資大眾還有什麼較常見的錯誤觀念?
答﹕大部分投資人認為股市的分析圖表沒有什麼意義。事實上,只有大約5%到10%的投資人看得懂分析圖表。甚至有許多專業交易員都對分析圖表一知半解。投資人不知使用分析圖表,就如同工程師不懂得使用x光一樣愚蠢。分析圖表可以提供許多用其他方法難以獲得的資訊。分析圖表可以分辨各種股票的表現組織化,對選股工作有很大的幫助。

問:你剛才提到,利用成交量可以得知股市是否已經漲到頂部。然而你是否也使用成交量做為個股交易的指標?
答:成交量是測量股市需求狀況的一種工具。當股票開始向上攀升且有意衝開時,該股交易量應該會比其最近幾個月的平均日成交量要高出50%左右。而成交量增加是得知該股將向上攀升的關鍵指標之一。

另外,當某支股票上漲一陣子之後,進入整理打底階段時,如果該股成交量萎縮,即表示該股前景持續看好,因為這種狀況代表該股票在市場上求售的數量減少。

問:你是以何種態度來面對虧損的?
答:假如你所遭遇的虧損不是由於你的錯誤所造成,這就表示整個股市大勢不好。如果你的股票持續虧損,你最好是暫時出場避開風頭。

共同基金宜長期投資

問:你所使用的CANSLlM選股策略,其中的“M”是強調要在空頭時遠離市場。然而,共同基金由於基金的性質,不論是在多頭市場或是在空頭市場,都大量進行股票投資。難道說你認為購買共同基金是一種相當差勁的投資方式?
答:正好相反,我認為共同基金是一種非常好的股市投資方式,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擁有自己的房屋及不動產、股市投資帳戶或共同基金。盡管共同基金是一種很好的投資方式,可是問題在於大多數人都不懂如何運用共同基金進行投資。

運用共同基金最好的方式是在買下共同基金之後,就抱牢它等個幾年再說,這樣,你才可以靠共同基金賺錢。既然要長期抱牢共同基金,你就必須忍受其間可能遭遇的空頭市場。典型的成長型共同基金在碰到多頭走勢時可能會上漲75%到100%,但是在遭逢空頭走勢時卻只會下跌20%到30%。

問:你是說投資人對投資共同基金與個股的態度應有所不同?
答:是的,兩者之間有很大的差別。當你投資個股時,你必須要設定停損點,因為你不知道該股股價下跌時,到底會跌到什麼時候才停止。我記得我曾經在某支股票價格為100美元時賣出,後來該股竟然跌到一美元。我根本無法預料這支股票竟會跌得這麼慘。假如當時我一直抱著該股不放,豈不災情慘重。這樣的錯誤可能會使永無翻身之日。

然而投資共同基金的態度應與投資個股的態度完全相反。在空頭市場來臨時,也應該緊抱著共同基金不放,因為當股市隨著美國經濟複甦而回升,共同基金也會隨之翻揚。可是不幸的是,大部分共同基金的投資人一旦遭逢空頭走勢,便會緊張起來,而改變其共同基金的長期投資計劃。事實上,當共同基金顯著下跌時,你應該趁機進貨才對。

問:這麼說來,你是說一般投資大眾面對共同基金與個股投資的態度都是錯誤的?我是指他們在空頭市場時緊抱著個股不放,而卻拋出共同基金。
答:是的,完全正確。這是因為大部分的投資人在空頭市場時,由於心理壓力而做成錯誤的決定。

選股是投資人必修學分

問:除此之外,投資大眾最常犯的錯誤有哪些?
答:在我的《股市賺錢術》一書中,有整整一章討論這個問題。
一、大部分投資人連股市投資的大門都沒通過,因為他們沒訂定一套這般標準。有些人甚至不知道如何選擇好股,結果卻選擇了一些表現平平的股票。

二、在股價下跌時買進股票,這是一項相當嚴重的錯誤。買一支股價遠比前幾個月水準低的股票,看來是撿到便宜貨,然而這種作法卻可能遭致重大損失。
我有一位朋友曾在1981年3月份以每股19美元的價格買進國際哈佛斯特公司(InternationaHarresterCo)的股票,理由是該股股價已大幅下挫。這是他的第一筆投資,然而也是他所犯下的第一個致命錯誤,因為國際哈佛斯特公司股價之所以大幅下跌,是因為該公司已經瀕臨破產邊緣。

三、追低買進也是一項嚴重的錯誤。假如你以每股40美元的價格買進某支股票,然後又在股價跌至30美元時買進,看起來你買進該支股票的平均價格為每股35美元,但是實際上卻是把自己的資金押在一支持續下跌的股票上。這種業餘人士才使用的操作策略很可能會造成令人難以想像的損失。

沒有物美價廉的股票

四、大部分投資人都傾向於買進低價格的股票。他們認為,用同樣的錢與其買50股較昂貴的股票,不如買100股或1000股較便宜的股票。事實上,你應該購買價格較高,公司營運狀況較佳的股票。你所應該注意的,不在於你可以買多少股票,而在於你能投資多少錢,以及這筆錢所能買到的最好商品。

每股2美元、5美元或10美元的股票看起來好像是便宜貨,然而大部分股價低於10美元的公司,要不是營運狀況不好,就是經營體質不健全,股票也沒有物美價廉這種事。
另外,大量買進低價股所負擔的傭金也比較多,風險也比較高,因為低價股下跌15%到20%的速度遠高於高價股。專業交易員與機構投資人大都不會購買單價在5美元或10美元的股票,然而其有上漲潛力的股票背後則都有機構投資人的支撐。

五、投資人初入股市時,希望大賺一筆。他們急功好利、因此疏忽了基本準備工作,而且也沒有耐心學習必要的技巧。

六、大部分投資人靠耳語、謠言、故事以及一些業餘人士的建議投資股票。換句話說,他們等於是把自己的血汗錢交給別人投資、而不願意費神確定自己真正要投資的是什麼。他們寧願相信別人的耳語,也不願相信自己的決定。

七、部分投資人買進股票,是因為看中該股票的股利以及其較低的本益比。然而股利的重要性遠不如每股盈餘。事實上,公司所支付的股利越高,其經營體質就越弱,因為該公司必須以高利貸款來彌補股利發放後所損失的內部資金。此外,投資人可能會于股價下跌,而在一、兩天之內就將股利賠光。至於股票本益比偏低,可是能是由該公司營運狀況不理想所致。

八、許多投資人傾向於購買上市公司名稱較為熟悉的股票。即使你曾經在通用汽車公司工作,也不表示通用汽車公司的股票值得投資。有些上市公司的名稱你可能連聽都沒聽過,然而你只要稍加研究。就會對這些公司印象深刻。

當機立斷方能降低虧損

九、大部分投資人無法分辨投資資訊品質的優劣,因此把朋友、經紀商以及投資顧問視為其投資建議的可靠來源,殊不知這些來源可能正是導致其虧損的罪魁禍首。傑出的投資顧問與經紀商就如同傑出的醫生、律師、棒球選手一樣,百不及一。10個棒球選手也只有一個能加入職業聯盟,而從大學畢業的棒球選手,大部分部沒有資格進入職業聯盟。

十、有98%的投資人不敢在股價創新高時買進股票,因為他們擔心股價已經漲得過高。然而依靠個人感覺所做的判斷絕不會比股市走勢所透露出來的訊息準確。

十一、大部分業餘投資人在遭遇虧損時,都無法及時拋出持股,將虧損降到最低,卻寧願固執地等待股價回升,結果反而使虧損一直擴大到難以彌補的地步。

十二、大部分持有股票的投資人只要股價稍微上揚,便迫不及待地獲利了結,然而卻緊抱著虧損的股票不放。這樣的投資方法正好與正確的方法完全相反。

十三、大部分投資人過分擔心證交稅與傭金,反而忽略了投資股票的最終目的是賺取利潤。有些投資人甚至由於過分擔心證交稅,結果錯失許多賺取利潤的機會。

至於傭金與做出正確決定和及時採取行動相比,更是顯得微不足道,投資股票比投資房地產占便宜的地方,便是在於股票交易的傭金低、市場獲利性流通性高。

十四、許多投資人都把買賣期權(options)視為發財的捷徑,然而他們在購買期權時,卻只注意短期、低價的期權,殊不知這種期權的風險遠大於長期的期權。

十五、大部分投資新手在下單時都會採取限價買進或賣出的方法,很少使用市價掛進或掛出的方法。然而限價下單的方式很容易讓你錯失股價上揚的列車,或及早拋出以降低虧損的機會。

應徹底執行選股策略

十六、有些投資人經常難以作出買進或賣出的決定。事實上,他們之所以如此猶豫不決,是在於他們無法確定自己到底在做什麼。他們沒有投資計劃,也沒有一套完整的投資方法,因此對於自己的決定沒有把握。

十七、大部分投資人都無法以客觀的角度來觀察股市。他們總會挑選自己心理上較為喜歡的股票,並一心希望這些股票會使他們獲利,而忽略了股市走勢所透露出來的訊息。

十八、投資大眾經常會受困於一些不十分重要的事,而影響其投資決策,例如股利、上市公司的某項新聲明,以及經紀商和一般投資顧問公司的意見。

一般而言,投資股票要獲致成功需要三項基本要件:即一套有效的選股策略、風險管理以及遵守上述兩項要件的紀律。而威廉‧歐尼爾就是一個最好的範例。他設計出一套非常高明的選殷方法CANSLIM,和一套控制風險的原則。同時,他也很有紀律地執行自己的選股策略與風險管理原則。歐尼爾的CANSLIM選股策略以及他在《股市賺錢術》一書中所敘述投資人最常犯的十八項錯誤,對投資人相當有用。

(繼續閱讀...)

2009年11月10日 星期二

投資習慣的養成

習慣的養成有人說要連續做21天或21次以上才能夠養成,在股市裡,習慣的養成似乎難多了,不是重複做同樣的事情就可以了,還要有心理面的配合,就以『不要向下攤平』來說好了,讀遍所有股市名言、經驗、書籍、網路,都指證歷歷的說千萬『不要向下攤平』,而實際上的操作,如果在操作順手的時候,的確容易做到,因為攤平的機會不多,而且賺得總和比賠的多,停損弱勢或賠錢的股票也不會心疼。

一旦股市回檔下跌,手中的股票一一躺平,這時要砍股票就很不容易了,此時,心理會有個聲音說:『先加碼攤平,等反彈後再賣就好了。』,或者自己告訴自己『我買的是好股票,不會跌的,應該很快就會漲回來了,所以先加碼攤平還可以降低成本,還可以賺更多。』,面對心中的掙扎,多多少少都會抱持著僥倖的心態,不想認賠賣出,一旦這樣的想法出現,『不要向下攤平』的好習慣,就不容易養成了,為何股市的道理很多人都懂,但是能持之以恆做到的人卻不多,就是因為心理的準備沒有做好。

面對種種的心理掙扎,有個方法可以協助自己養成好的投資習慣,那就是把種種的好習慣或規則寫下來,放在身邊、書桌前、床前,不時的拿起來提醒自己,只有紀律才能讓自己免於一敗塗地的下場。
(繼續閱讀...)